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

网上有关“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病原物有性态为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子囊菌亚门Magndporthe属:

无性态为灰梨孢[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半知菌亚门梨孢属。

1.形态

菌丝有分隔和分枝,初期无色,后变褐色。病菌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少数1~6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无色,呈梭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萌发时从两端细胞产生芽管,顶端形成近圆形的附着胞,再产生侵入丝,入侵寄主组织。分生孢子梗从病组织的气孔或表皮成簇生出,很少单生,不分枝,一般有2~4个隔膜,基部较粗,呈淡褐色,顶部较细,色较浅,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后,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连续多次,分生孢子脱落后,梗顶部成屈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有脚胞,成熟后常具2个隔膜;多数孢子萌发时从顶部或基部细胞萌发伸出芽管,芽管顶端形成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光滑、褐色的压力胞,然后长出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

2.生理

菌丝生长温度8~37℃,适温26~28℃。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可形成,以25~28℃为最适。萌发温度范围15~32℃,适温25~28℃。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湿热为52℃(5~7min);病节内的菌丝为55℃(10min);谷粒组织内为53℃(5mm)。病菌对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60℃经30h仍有部分存活;于-4~6℃条件下,经过50~60d,仍有20%存活。病菌在速冻条件下,-30℃下可存活18个月。在室温条件下,稻节和麦粒上培养的菌,在真空干燥器内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需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好有水滴或水膜存在。侵入要求条件较严格,在适温条件下,需持续结水6~7h,病菌才能侵入寄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叶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入侵率越高。这也是此病在山区多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稻瘟菌培养液或发病重的病组织中,已发现病菌可产生稻瘟菌素(piricularin)、σ-吡啶羧酸(picolinicacid)、细交链孢子菌酮酸(tenuazonicacid)、稻瘟醇(piricculol)及香豆素(coumarin)5种毒素。这些毒素对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将提取的稻瘟菌素、吡啶羧酸、交链孢菌酮酸的稀释液,分别滴在叶片的机械伤口上,置适宜温度下都可引起叶片呈现与稻瘟病相似的病斑。

3.生理分化

稻瘟病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具明显的专化性,据此区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我国稻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为特特勃、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7个品种。目前长江流域双季籼粳稻混栽区小种组成较为复杂,籼稻品种上以ZB、ZC群小种为主,粳稻上以ZF、ZG群小种居多。

4.寄主范围

在自然情况下,稻瘟病菌除侵染水稻外,还可侵染壮羊茅、秕壳草、马唐等。人工接种时,病菌还可侵染多种禾本科植物。来自不同禾本科植物上的梨孢菌也可侵染水稻。

(1)水稻稻瘟病。①苗瘟。苗瘟发生于3叶期前,由种子带菌所致。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防治方法有:a.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b.药剂防治。可用40%富士1号80克/亩防治1次或用25%使百克乳油60克/亩。②叶瘟。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较重。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三叶期后至穗期均有发生。防治方法有: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4%春雷霉素40克/亩或40%稻瘟灵80克/亩喷1~2次。③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瘟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防治方法有: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药,亩用75%三环唑40克或40%稻瘟灵80克。

(2)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防治方法有:①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纹枯病的田间菌核是次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一般应在灌水整田时,用畚箕捞去浮在下风头水面上的浪渣。②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在施肥上应注意稳施氮、磷肥,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③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用春雨1号+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30%捷标24克/亩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水稻纹枯病始病期每亩用碘络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对水60千克均匀喷雾到稻茎基部,此药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

(3)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又称伪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发病时该病菌在水稻颖壳中侵染,形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近球形“稻曲”。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方法有: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早熟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施肥,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②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小时。③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期和选择农药两个方面。预防稻曲病的用药适期为晚稻破口前的6天左右,可选用的农药有亩用5%井冈霉素4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60千克喷雾;20%瘟曲克敌120克对水喷雾都很有效。药液重点喷在植株上部。也可用30%DT杀菌剂100~150克,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初期各喷1次,效果良好。

(4)水稻稻飞虱。稻飞虱俗称“蜢子”,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防治方法有:①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如杂交稻Y两优302等。②防治稻飞虱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不要偏施氮肥,防止后期贪青徒长,抓好露晒田,降低田间郁蔽度和湿度,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力和繁殖速度,为提高后期防治效果打下基础。③药剂防治:无水田块,亩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干湿细沙(土)15~20千克,于晴天12:00~14:00撒施;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平均每丛虫口密度达到10~15只时亩用25%噻嗪酮60克或暴雷100毫升喷雾。注意要抢晴施药。施后4个小时无雨,即可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

(5)钻心虫。水稻钻心虫主要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最为常见。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治方法有:①科学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增施有机肥料,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保证水稻健壮生长。②消灭越冬虫源。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③淹水灭蛹。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籽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④药剂防治。最好能在低龄幼虫期用药,可用40%杀虫双水剂200克/亩或1.8%阿维菌素150毫升/亩对水喷雾。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对水40~50升喷雾,药效期可长达20~30天。

(6)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采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防治方法有:①选用抗虫品种。②增施钾肥,提高水稻茎秆硬度。③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④药剂防治。在幼虫1~2龄期用药最好,3.0%阿维菌素100毫升/亩或40%杀虫双150克/亩对水喷雾。施药时间,在一天内以傍晚及早晨露水未干时效果较好,晚间施药效果更好,阴天和细雨天全天均好。

系统喷施水稻吨田宝可以诱导水稻的抗病性,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感病率以及稻飞虱、钻心虫、卷叶螟的危害。

关于“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zsfx/202508-16243.html

(15)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liuzea
    用户081705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稻瘟病的病原物有哪些性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