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

网上有关“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八卦相传是伏羲画的,另一个传说确实天派龙马背着八卦图送给伏羲,伏羲照着画下来了,这就称为“河图”。《洪范》中也记载了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个神龟的背上得天而赐,称之为洛书。又有说法伏羲只是秦汉间儒家假托的圣王。八卦大约是有筮法以后才出现的。商民族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凶吉。

这便是卜辞,卜辞里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人法用牛骨最多,甲骨很少,商贷农业刚起的候有木和畜牧业还是主要方式,那是牛骨比较易得。周代进入了农业社会,牛股不太容易得到,便采用蓍草,叫做长寿草,古人觉得这种草和老年人的阅历一样多,所以用它来占卜凶吉。

方法是取一把蓍草,数一下有是什么数目,看是奇数还是偶数来断定他的吉凶。这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人生有数,世界也有数数,是算好的的一笔账,用现在的话来说,给是机械的书,又是宇宙的夹子,有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筮法可以说是一种必术,是靠数目来判定吉凶的。

蓍草用于民间,而八卦用于卜官,有普通的八卦按照算学的错列和组合,演变成64卦。筮法比卜法简单。到了春秋时期。大概小事才用筮大事还得用卜。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照挂脖的顺序编辑起来,变成了《周易》这本书。在当时卜筮官熟识当时的背景,又懂得卦、爻辞,所以他们觉得简易,而今筮法失传《周易》对后人来说就不简单了。

战国末年,《周易》才变成儒家经典。那个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才研究起这本书来。并给周易的。了卦和爻辞做了新的解释。这些新的解释并非忠实切切的解释卦和爻辞。其实是借着卦和爻辞发扬他们的哲学,这便是所谓的《易传》。到了汉代《周易》已经位居六经之首,八卦与五行结合还巫术本来面目。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

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来说,当代该书无疑仍能起很好的作用。

汉魏以来,《易》学研究一向分为两大流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大抵说来,象数派重视宇宙变化的推测,义理派重视思维理论的研究。程颐《易传》就是义理派集大成的代表作。程颐答弟子问《易》说:“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又说:“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他认为理才是《易》学的本原,研究《易》学要因象明理,只要得其义理,象数也就在其中了。如果把穷尽象数当作研究《易》学的目的,那是舍本逐末,是方术家的作法,而不是儒者追求的目标。宋儒治经重义理,他们喜欢在解释儒家经义中,系统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完全不同于汉唐经师的笃守师说和章句注疏之学。程颐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易传》里面用理学观点对《周易》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他把“理”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理不仅是《周易》象数、阴阳的本原,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理的派生物。他认为《周易》作为一部筮书而能占筮,也只是一个“理”字在起作用。《易传》系统地论述了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这个体系以天理论为基础,论证天地万物得天理而常久不已、生生无穷。天理生成一切,支配一切,而又超然独立于自然与人类社会,无所不照。这个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程朱学派的理论基础,对后世理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程颐的这个思想体系在我们今天看来自然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东西,但是他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论述却很精彩。如他解释《乾卦》:“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以元亨利贞为始、长、遂、成,认为它揭示了万物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比以前的经师们专在文字训诂上兜圈子来得高明。程颐还认为人的价值在于道德意识,这也是一种比较健全的价值观。他在《贲卦》的训释中说:“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揭示了学者的价值观与世俗的价值观的对立,世俗所追求的是声色货利,富贵权势,学者所追求的则是道德学问,人格理想。我们读着这些格言式的警句,也不能不为他的深刻思想所震动。程颐在《易传》里的很多论述常常闪耀着辩证思想的火花。例如他提出的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就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动静相因,动则有静,静则有动,物无常动之理。”(《艮卦》)动和静是相辅相成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虽然作为具体事物总有静止的时候,然而从总体上观察,动比静更为根本:“先儒皆以静为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为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复卦》)运动是事物存在的形式:“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而和,则万物生成,故为通泰。”(《泰卦》)由于天与地、阴与阳相互交感运动,万物才得以生成。他认为只有运动不息的事物才有生命力:“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恒卦》)认为不动就不能长久存在。天地造化因为“动而恒久不已”才能“常”;日月星辰因为运动“恒久不已”才能“明”;寒暑相推,四时变化不已,才能成岁。他还认为事物发展到顶点就要走向反面:“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困既极矣,理当变矣。”(《困卦》)象程颐这样充分肯定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古代哲学家中并不多见。前人评论《易传》,谓其“顺天命,阐儒理,切人事,明治乱,一以义理为归,而略于卜筮象数。”这的确是程颐的《易传》的特色。《周易》文字简略,涵义隐晦,程颐用自己的理学观点进行解释,使之明白晓畅。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使《易传》染上了太浓的理学色彩,非复《周易》之旧,而成为程颐自己的哲学著作了。洋洋洒洒写了近二十万言,成为同类《易》学著作中的煌煌巨著。

关于“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zsfx/202507-9408.html

(18)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28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liuzea
    用户072801 2025年07月28日

    文章不错《经典常谈周易中的起源与发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