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景区地址: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睦洞村七星村82-1号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交通攻略:106路——四益路口站——步行45公里到达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景区介绍: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广西桂林市中部偏西,处于桂东北漓江、柳江分水岭地带,属典型岩溶峰林平原地貌,湿地公园总面积586.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93.59公顷,湿地率84.12%,主要包括以睦洞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湿地及龙头山、分水塘、狮子山及冯家鱼塘与分水塘至相思江之间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古桂柳运河等湿地,共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风貌及其周边环境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风貌中极为罕见。
桂林会仙湿地好玩吗桂林会仙湿地游玩攻略
5.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十分便利(图5.1)
图5.1 会仙岩溶湿地交通位置图
5.1.2 气象水文
5.1.2.1 气象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变化特征见图5.2。研究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35.8mm,年最大降雨量为2452.7mm,年最小降雨量1313.3mm。雨季为3~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其中,4~8月是暴雨多发时期,降雨约占全年的50%。8~9月暴雨次数减少,常出现高温干旱天气,10月份天气晴朗少雨,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研究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9.7mm,蒸发量最大月份为7月,达199mm,占全年总蒸发量的12.67%;年均气温为19.5℃,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8.6℃,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8℃、-3.3℃。
图5.2 会仙岩溶湿地气候变化特征图
5.1.2.2 水文
区内主要河流有睦洞河、相思埭古运河,分别位于湿地中、南部,近东西走向(图5.3)。湿地内主要河流概述如下:
(1)睦洞河
又名神龙溪,源头为睦洞湖,流经凤凰山北部、九头山南部向西注入相思江。睦洞河总长约4.38km,总集雨面积约23.14km2。该流域为湿地主要蓄水区,睦洞河是湿地地表水的主要排泄带。
(2)相思埭古运河
又名古桂柳运河,开凿于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古运河位于湿地中南部,总长14.54km。古运河以分水塘为分界点分成东西两段,东段经杜门岭在良丰附近蒋家坝注入良丰河;西段经睦洞湖南部在莫家附近注入会仙河。古运河的开凿虽然沟通了漓江与柳江之间的航运,但也破坏了湿地内部的水循环系统。古运河在东西方向上贯穿于整个湿地,其中还穿越湿地的主要蓄水区—睦洞湖、分水塘一带,导致湿地水体向古运河排泄,从而加速了湿地的退化。
除上述主要河流发育外,还遍布许多包括水塘、湖泊、沼泽在内的大小不一水体(图5.3),主要水体有15处,它们分别是:睦洞湖、龙山湖、神龙塘、督龙塘、分水塘、老陡沼、毛家鱼塘沼、水东沼、冯家水田沼、黄塘沼、龙东沼、安龙沼、文全水田沼、神龙桥沼和九头山草地,总面积约6.6km2。
图5.3 会仙岩溶湿地水系、水体分布图
5.1.3 地形地貌
5.1.3.1 地形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m。
5.1.3.2 地貌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图5.4)。
各地貌类型主要特征如下:
(1)峰丛谷地
主要分布于湿地北部的大长山-文全-黄插塘一带,面积约3.30km2,地面标高在151.0~544.3m之间,大长山为本区最高点,标高544.3m。该地貌类型受控于地质构造,属于桂林弧形构造带的二级构造黄村-马面背斜的枢纽隆起带与毛家向斜的过渡带。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岩溶发育。
(2)孤峰平原
主要分布于湿地东、西部,面积约3.70km2,地面标高在146.2~157.8m之间。该区东部以狮子岩为核心,山峰标高176.8~292.0m;西部以九头山—凤凰山为核心,山峰标高172.6~407.4m。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岩溶发育相对较弱。其中,东部狮子岩一带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大伏流。
图5.4 会仙岩溶湿地地貌图
(3)残丘平原
贯穿于凤凰山—督龙—睦洞-斗门一带,面积约28.2km2,地面标高在149.2~155.5m之间。会仙岩溶湿地的主体就位于其中,该区上覆第四系红**粘土层,厚度1~5m,下伏石炭系岩关组泥质、炭泥质灰岩,为燕山构造运动期形成的岩溶蓄水构造盆地,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天然的相对隔水底板。
5.1.4 地层岩性与地质结构
5.1.4.1 地层岩性
会仙岩溶湿地出露地层、面积及分布范围见表5.1;图5.5。
图5.5 会仙岩溶湿地地质图
表5.1 会仙岩溶湿地出露地层年代表
5.1.4.2 地质构造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研究成果资料,会仙岩溶湿地分布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湘东-桂东经向构造及广西山字型构造东翼交会处。基于构造形迹与成生组合关系,会仙岩溶湿地跨越三个构造带:桂林弧形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和北西向线性构造带(图5.6)。
(1)桂林弧形构造带
桂林弧形构造带属于会仙岩溶湿地的一级构造带,其构造形迹是南北向褶皱构造的变形,由中、上泥盆系及下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会仙岩溶湿地北部边界峰丛谷地一带就位于桂林弧形构造带中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马面背斜的南端。
图5.6 会仙岩溶湿地区域构造略图
(2)东西向构造带
东西向构造带是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发育毛家向斜。会仙岩溶湿地主体就位于该构造带内。该向斜构造是在晚三叠纪末期燕山构造运动一幕,由区域南北方向地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近东西向三级构造盆地,由下石炭统碳酸盐岩组成,该构造盆地为会仙岩溶湿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蓄水条件。
(3)北西向线性构造带
北西向线性构造带由一系列走向290°~330°的断裂带组成,产生于印支构造运动期,后经历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是多次活动的新构造活动带。会仙湿地的南部边界一带就位于该构造带的架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
5.1.5 水文地质条件
5.1.5.1 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
会仙岩溶湿地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含水岩组,它们分别是:单层结构松散岩类含水岩组(Ⅰ)、连续型纯碳酸岩中—厚层含水岩组(Ⅱ1)、夹层型不纯碳酸岩含水岩组(Ⅱ2)。各含水岩组岩划分、分布及富水性见表5.2、图5.7(a)。
图5.7 会仙岩溶湿地水文地质及剖面略图
(a)会仙岩溶湿地水文地质略图;(b)A—A’剖面略图;(c)B—B’剖面略图
表5.2 会仙岩溶湿地含水岩组岩性及分布特征表
5.1.5.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主要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其补给、径流和排泄模式见图5.7(b)、(c)。
(1)地下水补给
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补给,第二种为沼泽水体的入渗补给,第三种为外源水的侧向补给。其中,前两种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形式。
松散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及沼泽水体的入渗补给。此外,湿地中部在丰水期还接受下伏岩层的垂向补给,因为该区位于毛家向斜轴部,地下水由南、北两侧汇集至此后,受承压作用会向上补给松散层内的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及外源水侧向补给,在特殊干旱年份可能还接受上覆松散层的垂向补给。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主要发生在岩溶裸露区,该区山体受溶蚀、风化作用影响,垂向岩溶裂隙、岩溶管道发育,接受大气降雨后,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垂向岩溶裂隙、岩溶管道下渗补给地下水;外源水侧向补给主要是指湿地南、北部边界外围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其中,北部边界侧向补给主要为岩溶地下水补给,南部边界为孔隙水及岩溶地下水补给。
(2)地下水径流
受地形及构造控制,会仙岩溶湿地松散层地下水与岩溶地下水的流向大致相同,总体上为由南、北两个方向呈扇形向湿地西部、中部及东部径流,见图5.7(a)。在凤凰山、狮子岩一带,受逆断层及地形影响,岩溶地下水分别向西部、东部径流。在凤凰山—文全山—冯家一带,由于受到北东向受地层岩性变化影响,部分岩溶地下水径流会也受到阻滞。
(3)地下水排泄
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的排泄区较分散,主要分布于睦洞河、古运河、黄毛—陡门及大长山—文全山—督龙—冯家一带。排泄形式主要有潜流、泉点及伏流。
松散层地下水基本上最终以潜流形式排泄至睦洞河及古运河内,在睦洞河下游及上游九头山附近的水渠内,均发现非岩溶泉点。
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形式较多。在丰水期,岩溶地下水排泄有潜流、泉及伏流;在枯水期,其排泄形式主要为潜流。在丰水期或出现集中性强降雨时,岩溶地下水可在短时间内汇集,流量剧增,径流至大长山—文全山—督龙—冯家一带,由于地层岩性由纯碳酸盐岩变为夹层型不纯碳酸盐岩,岩溶地下水径流受到阻滞,大部分径流会以岩溶泉的形式排泄至地表。黄毛—陡门一带位于背斜构造带上,岩溶泉也发育;在枯水期或较长时期未出现降雨时,岩溶地下水水量变小,流速变缓,泉点基本上断流。此时,岩溶地下水的排泄以潜流为主。
狮子岩一带发育一条伏流,该区接受大气降雨后一部分降雨沿岩溶裂隙入渗至伏流内,最终由伏流出口排出。但该伏流的大部分水量来自于黄插塘南部的沼泽水体。
5.1.5.3 地下水化学类型
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见表5.3。由表可以看出:岩溶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pH值7.18~7.76,总硬度低于150mg/s。其中,夹层型不纯碳酸盐岩区域的总硬度、矿化度及pH值较纯碳酸盐岩区域要高。例如,冯家民井地下水总硬度及矿化度分别为269.97mg/L、415.65mg/L,而督龙北泉点地下水总硬度及矿化度分别为149.40mg/L、222.82mg/L;松散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K型、HCO3-Ca·K型为主,总硬度及矿化度也明显升高。这种化学类型表明,这些地区松散层地下水与岩溶地下水的联系较为密切。一般民井的选址都会考虑有岩溶管道发育的因素,如七星民井,据村民反映,该井底部有岩溶管道发育,孔隙水与岩溶地下水联系密切。因此,本次研究得出的松散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并能完全代表整个地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
表5.3 会仙岩溶湿地地下水化学特征表
桂林的山水那自然是甲天下的,这句话大家从小就有听说,本篇小编跟大家说的是桂林会仙湿地好不好玩,想要去玩的朋友就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桂林会仙湿地好玩吗桂林会仙湿地怎么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如今,江湖已经人满为患。
于是,我们选择逃离,逃离北上广,逃离熙熙攘攘,逃离无休止的加班
既然选择了逃离,但逃向何方?
或许应该是逃向田园!
我们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在纷繁忙碌之余,扎根到乡村,享受田园的宁静与安闲,漫步在清新扑鼻的乡间小路上,没有汽车尾气的缠身;亲自浇水施肥种菜,吃着自家后院菜园的蔬菜,没有分不清是应季还是过季的时蔬;晚上没有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蛙声一片;浇灌舌尖的,不是漂白粉融合的自来水,而是有点甜的山泉水或者井水;住着不是寸土寸金压缩的空间,而是前院后院一大片院的“占地为王”的院落
对于田园的向往,并不是人群密集里生活疲惫之后的幻想,而是我们身体里本就已经蕴藏了的基因,我们人类从农耕社会走过来,经历过农耕文明漫长的洗礼。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没有工业促就的城市繁华,人类在村落形态里依靠自给自足,收获生活的意义,似乎不比如今少,或许反而更多。
历史不会倒退,我们不会重走自给自足之路,只能向前走。但对于田园的向往,在当下我们可以选择的,也更容易得到的,或许是逃离一座城,择一村落,偷得浮生半日闲。
如果你对白墙黑黛的徽派田园感兴趣,婺源是一个多样的偷闲地,油菜花开的季节,吴楚分源的岭脚村,不仅有徽派民居,还有梯田和梨花;深秋彩林季,龙池汰不仅有不输长溪村的秋色,还有别具一格的砖红色徽派民居;在具有相似于泸沽湖具有母系氏族遗风的阆山,你或许还可以看到女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抱小孩的另一番景象。
如果你不想出国就体验到北海道的花田,那么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藏有广东最美的田园——菠萝的海。
如果你是钟情大海风情的人,福州的连江也是一个清静的偷闲地,这里不仅有鱼排上的千年古渔村——奇达村,还有狗嘴里都是鲍鱼味儿的岛村——东洛岛
,也有无与伦比的滩涂赶海奇观——连江晓澳。
如果你只想逃离的越远越好,越隐世越好,那么传说中最后的村落——莫斯卡村,是你隐世的极好选择,这里不仅有雪山圣湖、高山牧场,还有和谐的人和动物的“天人合一”。
如果你想步入深林,体验淳朴的藏式田园,秘境中的秘境——尼汝村,是你寻找香巴拉净土的偷闲地。
欲求的田园应该在身边,偷得半日闲最好不用奔波。于我,最美的田园,应该在桂林的会仙湿地。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有山水田园画境般的玻璃田,有绣着斑驳历史的古老石桥,还有伟人的故居。最重要的,这里竟然冷门得偏于一隅,少有游客匆匆的步伐。
几年之前,这里还是村民们争相开垦的农田,2012年列入国家湿地试点之后,到如今,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
因为《爸爸去哪儿》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而大火的普者黑应该都不陌生了,普者黑也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而对普者黑的介绍——有桂林山水孤峰、幽洞、清流、奇石的灵秀,此外普者黑最赞的景,是爬山普者黑中央的青龙山,俯瞰普者黑全貌,坐看日出日落。
其实,要看到这样赞的景,并不需要奔波到普者黑,在你游览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时,在桂林市区和阳朔之间的会仙湿地,就能满足你这样的期待,甚至给你更大的惊喜。
对于很多桂林本地人来说,会仙湿地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存在。我得知这个美丽的地方,在2016年。
前后已经去过3次会仙湿地,走在蜿蜒绵长的木栈道上,吹着湿地洗肺之风,万千思绪会随着风儿飘扬到空旷湿地,融于湖泊;偶尔惊起的各类飞禽,生怕你惊扰了它们的宁静;踏上乾隆桥、铜桥,你就是山水田园画卷中的主角,触摸石桥的温度,感受历史的变迁;登山沐宦头村山头,俯瞰山下,玻璃田尽收眼底,阡陌纵横,稻田如明镜,坐看日出日落;金秋时节,风吹稻浪,走在湿地周边的田埂上,阵阵稻香扑鼻而来
上月底,我刚第三次会仙湿地行。
很多时候,去往一个目的地,惊喜的是总会有很多美景在路上。在包茂高速六塘高速路口下,转入X106县道后,一路绿树环荫,村庄农田相伴,喀斯特石山相随。入会仙镇境内,正值水稻金黄的上空,天空湛蓝如洗,云朵纯净,还有一排一排喀斯特地貌的峰林,未入湿地就已经惊艳了眼球。
驶过街镇,再穿过一大片农田,越过村庄,停车开始上栈道。
从毛家码头栈道的起点,徒步到终点即可登顶会仙湿地的制高点,俯瞰湿地全貌,远眺喀斯特万千峰林。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无门票,而且还冷门低调得可怕,诺大的国家湿地公园,竟然被我们一行3人给承包了,直到登顶龙山也没见到第4个游客。
会仙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堪称“漓江之肾”。古老的桂柳古运河穿过湿地,环绕大小山峰,河塘纵横,还有天然的芦苇荡,古老斑驳的石桥,一切都保有原生态村落本该有的样子。栈道上完善了湿地的科普,对湿地的动植物有详细的介绍。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的会仙湿地,非常适合去溜娃,顺便洗肺。
沿栈道徐徐而行,在快到乾隆桥的路段,视野开阔起来,远处的村庄和更远处的山峰,加上眼前的农田,和谐而静谧,似乎完美成水墨画一般。走到乾隆桥,正值闷热正午,天气也阴沉下来,桥下一村民正在捕螺,周围除了迎面的热浪,就是知了阵阵的叫声。木栈道中断,右转往乾隆桥,左转沿着一个鱼塘边土路继续前行,去往龙山。经过鱼塘边土路,再到一段水泥路,这里正在建一个游客中心,往前是一大片种植了各色农作物的土地,有几个农夫正在红薯地耕作,并不在意我们的路过。往左前方看即是龙山,沿水泥道一直走到底,还会有一段木栈道直通龙山脚下,登顶龙山才是会仙湿地之行最完美的期待!
乾隆桥
龙山俯瞰会仙湿地的全景,我前两次都因为时间问题而错过,只有第三次才得以一览湿地全貌的壮阔。错过了两次,却在第三次直接让我们三个人承包了整个湿地的惊喜。生活,不也这样,在苦苦追求而不得的时候,再努力一把,多坚持一步,或许就是1000步中最后的一步,在一片灯火阑珊处找到一番惊喜的美丽,所以永远要期待生活给我们的惊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以下是整理的会仙湿地攻略信息,供参考:
1.路线亮点
(1)中国最大岩溶湿地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桂林喀斯特地貌峰林岩溶湿地,峰林、湿地、湖泊、田园融合在一起,峰林丛生,田园密布,水道纵横交错,百鸟争翔,万物蓬勃。古老的桂柳运河,穿湿地而过,给湿地增添了更多活力。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
2)田园风光:玻璃田
会仙湿地的田园风光,应该说是桂林田园风光的代表,山中有田,田园远近有奇山,阡陌交通、村庄成片。不止是湿地周边有这样的田园风光,进入会仙镇的境内,就遍地是此景。这里最壮观的,是位于会仙镇沐宦头村的玻璃田(不在湿地景区内),四面环山,阡陌纵横,稻田如明镜,倒映着天光、山色、树影,与村庄构成秀美的山水田园画境。
最佳时间:4月、7月,未插秧之前
最佳摄影点:沐宦头村村口右手边上山的山头
3)古老石桥
会仙湿地周边有不少历史斑驳的古老石桥,静卧历史的变迁,比如会仙高桥、龙门桥、兴隆桥、乾隆、铜桥(当地称新桥)等。一般去会仙湿地,推荐的是乾隆桥和铜桥,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此桥,而得的名,湿地栈道可走到乾隆桥;铜桥,建于唐朝,有1300年历史了,铜桥与周边的奇山碧水、翠柳古河融为一体,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田园画卷,是摄影爱好者创作的钟情元素。
(注:铜桥在玻璃田附近)
4)登顶俯瞰湿地
会仙湿地可登顶俯瞰湿地全景的山头,有九头山、凤凰山和龙山,而龙山是其中首选,不仅可以坐船到山底,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徒步栈道,也可以徒步到山脚,龙山有修好的登山道。登顶龙山约需15分钟,龙山山顶俯瞰湿地绝美全貌,远眺伸向远方的稻田和万千疯了,坐看日出日落。
5)白崇禧故居
民党桂系中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就出生在会仙湿地旁边的山尾村,现在他们家的祖屋已成文物保护单位。对追溯伟人生平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白崇禧故居不定期开放,需要的据说到村委会可以找人开门参观。
2.最佳季节
春:春耕劳作之景
初夏:荷花与山峰在此时相映成趣
秋:金黄的稻花香,秋收忙碌之景,以及深秋乌桕红叶彩林
3.路线推荐
会仙湿地(毛家码头/三义码头/七星码头)——乾隆桥——龙山观景台——返回码头(毛家码头/三义码头/七星码头)——白崇禧故居(山尾村)——玻璃田——铜桥
注:前往龙山观景台,可选择游船和走木栈道两种方式;如果坐船,任意一码头都行,如果要走木栈道,则起点在毛家码头
4.美食推荐
当地农家饭,土鸡、土鸭、河鱼
5.交通
自驾:导航会仙湿地(如果走栈道,导航会仙湿地毛家码头)
自由行:桂林汽车站坐往会仙的车,在睦洞路口下,再乘坐三轮摩托车即可到达(毛家码头/三义码头/七星码头)
6.住宿
会仙湿地虽然已经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但目前并未商业化,所以当地吃住比较少,这里推荐青青民宿/青青农家乐,在毛家码头附近,这里离栈道很近,早晨、傍晚散步栈道都比较方便,另外农家乐也是他们家的,他们家的黄焖土鸡、土鸡蛋和稀饭很赞哦(只顾着吃,稀饭没拍照,哈哈)。
7.实用信息
1)会仙湿地有三个码头:毛家码头/三义码头/七星码头
2)玻璃田、铜桥、白崇禧故居需要出景区,另外打车前往
3)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精华所在,睦洞湖即在三个码头村落周边的范围
关于“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zsfx/202507-407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指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