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七五、“伤寒”八九日,吐下后,虚烦,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瘘”冲。
伤寒八九日,按理说要传经了。吐了很多以后,胃里的食物没了,血的源头没了,心主血,病人会虚烦。胃里的津液也不足,病人感觉胃里硬硬的不舒服,如果按压到胃里面有硬块,就是宿食,如果压下去软绵绵的,就是里面没有东西,胃壁粘起来,胁下痛。
本来胃的蠕动力是往下走的,因为吐多了,胃气往上走了,胃里又没有东西,胃气就上冲到咽喉,缺血致“ 眩冒 ”头昏。这种情况下再发汗的话,血里面的水更少更伤,脉微了,血不足以养筋,久而成痿,小儿麻痹症即如此。
很多初期发烧感冒处理不好,不知道汗吐下后及时补津液,时间久了就是这样,经方用人参、甘草、生姜补津液。
一七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不一定非要伤寒汗吐下后才有这些症状,平常正常时也会有“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胃里面硬硬的很难过,有胃酸,用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石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代赫石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草三两炙,半夏半斤洗。
该处方专治胃酸反逆,一剂下去胃很舒服。如果喝下去还有胃酸逆流现象,那便是食道贲门破洞了,太久了,经方还有处方可治。如果没有破洞,一剂就好。
胃酸哪里来? 仲景时代是乱吐乱下得到的,现在是甜食吃太多了,因为甜食里用的多是人工糖,用天然糖(庶糖、红糖)做的甜食则可以多吃,不会产生胃酸。自然界的甜是甘味,味甘属土,土生万物。人工糖(精制糖)吃在嘴里是甜的,到胃里是酸的。
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旋覆花软坚化结,就是软化痰的硬块,代赭石降逆止噫,这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噫气不一样,甘草泻心汤完全是虚噫,这里是有痰饮在里面。痰多加重旋覆花,逆气严重加重代赭石,人参、甘草、大枣补津液,半夏去胃周围的水引走的恶心。
神农本草旋覆花味甘,性温,无毒,主益气,为固精强壮药。
神农本草代赭石味苦,性寒,无毒,为镇虚祛,养阴血要药,治气逆、痰逆、反胃、血中热。
用量及煎煮法:
旋覆花3钱,人参2钱,生姜五两切,代赫石1钱,大枣12枚,炙甘草3钱,半夏5钱。十碗煮六碗,去滓,再煮成三碗,温服一碗,日三服。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赭石一两(9g) 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
旋覆代赭汤原方出自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之一《金匮要略》当中。方由旋覆花、半夏、炙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
关于“《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zsfx/202507-1018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文章不错《《伤寒论》笔77|胃酸逆流—旋覆代赭石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