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和仲蒙夜坐》是宋代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诗歌。"和",读作hè,是"酬和"的意思。
《和仲蒙夜坐》翻译
栖鸟惊飞,孤雁哀号,凭几而坐,一洗尘劳。
霜威气重,北风呼啸,密云低垂,大雪将到。
夜深难眠,茶之功效,大寒之夜,酒有功劳。
砚台结冰,灯已燃尽,独对群书,裹紧敝袍。
《和仲蒙夜坐》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诗人倦于尘劳,却能感到淡泊超然。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只有冬夜闲居,才能感到悠然自得,获得内心的宁静。
颔联对仗工整,精巧地塑造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也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
颈联,夜深之时,诗人饮茶失眠。寒冷夜晚,诗人遣酒争豪。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性格豪迈,安贫乐道,洒脱不羁。
尾联作者"对群书""拥敝袍",乐享宁静,珍视友情。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酬和友人仲蒙,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综上,文同的这首酬和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诗歌正文
和仲蒙夜坐
文同?〔宋代〕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释
砚冰:砚水冻成的冰。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思考与练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 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 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 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
14. A
15.
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2分)
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2分)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3)
李思摩:
李突地,
李国昌:
李勣
李粲:
李子和:
李抱玉:
李忠臣
李国臣
李宝忠:
李光进:
李元谅:
李全略:
李茂勋:
李利贞(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延寿:安阳市人。唐代史学家。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峤: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华: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文学家,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李守素:赵州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尤谙氏族学。
李端: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李嗣真:赵州柏人。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
李观: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
李翱:陇西成纪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乂: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李善: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李益:陇西人。著名诗人。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又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公佐:陇西人。唐代小说家。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
李朝威: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著有《柳毅传》,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李复言:陇西人,唐代小说家。著有《续玄怪录》。
李思训:著名画家。擅画青绿山水。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画家。
李阳冰: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为“歌圣”。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著名将领。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787—850),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频:著名诗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传》。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穆:善篆、隶,工丹青。
李沆:北宋“圣相”。
李维:博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余卷,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阁门仪制及康定行军赏罚格,又献击训三篇,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李虚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画家。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李常: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传写人物尤精。李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
李廌: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谓其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说其是子之才,万人敌也。
李诫: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
李从周:著有《字通》。
李纲: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画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老师。
李燔:南宋著名学者。
李觏:南宋名儒,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
李攸:南宋学者、藏书家。撰有《宋朝事实》一书,对考证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帮助。
李冶: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词作家。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围棋棋手。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际哲学家。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氏,女,广东番禺(有史料作广州三元里)人,顺治七年(1650),清军围困广州,被朔骑所掳,为免其辱,赋诗10首自缢而亡。在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中,收入有其诗若干,可管窥其部分诗作精华。
李调元: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
李兆洛:清代学者、文学家。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选《骈体文钞》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标举魏晋、六朝宗旨。书学功底极深,尤善行草。
李审言:江苏兴化人。国学大师。工诗文考证,著作丰富,著有陶斋藏石记释文《枫园艺友录》。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沤全集》10卷、《西沤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慈铭:(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学家。嗜书成癖,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著有《越缦堂日记》。
李毓秀: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规》。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以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
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常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后复仕为左冯翊,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
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见纳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
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脆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后数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钟兴字次文,汝南汝阳人也。少从少府丁恭受《严氏春秋》。恭荐兴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帝善之,拜郎中,稍迁左中郎将。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封关内侯。兴自以无功,不敢受爵。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于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爵,卒于官。
甄宇字长文,北海安丘人也。清净少欲。习《严氏春秋》,教授常数百人。建武中,为州从事,征拜博士,稍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传业子普,普传子承。承尤笃学,未尝视家事,讲授常数百人。诸儒以承三世传业,莫不归服之。建初中,举孝廉,卒于梁相。子孙传学不绝。
楼望字次子,陈留雍丘人也。少习《严氏春秋》。操节清白,有称乡闾。建武中,赵节王栩闻其高名,遣使赍玉帛请以为师,望不受。后仕郡功曹。永平初,为侍中、越骑校尉,入讲省内。十六年,迁大司农。十八年,代周泽为太常。建初五年,坐事左转太中大夫,后为左中郎将。教授不倦,世称儒宗,诸生著录九千馀人。年八十,永元十二年,卒于官,门生会葬者数千人,儒家以为荣。
程曾字秀升,豫章南昌人也。受业长安,习《严氏春秋》,积十馀年,还家讲授。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常居门下。著书百馀篇,皆《五经》通难,又作《孟子章句》。建初三年,举孝廉,迁海西令,卒于官。
张玄字君夏,河内河阳人也。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补弘农文学,迁陈仓县丞。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家之说,令择从所安,诸儒皆伏其多通,著录千馀人。
玄初为县丞,尝以职事对府,不知官曹处,吏白门下责之。时,右扶风琅邪徐业,亦大儒也,闻玄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蒙矣?遂请上堂,难问极日。
后玄去官,举孝廉,除为郎。会《颜氏》博士缺,玄试策第一,拜为博士。居数月,诸生上言玄廉说《严氏》、《冥氏》,不宜专为《颜氏》博士。光武且令还署,未及迁而卒。
李育字元春,扶风漆人也。少习《公羊春秋》。沉思专精,博览书传,知名太学,深为同郡班固所重。固奏记荐育于骠骑将军东平王苍,由是京师贵戚争往交之。州郡请召,育到,辄辞病去。
常避地教授,门徒数百。颇涉猎古学。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建初元年,卫尉马廖举育方正,为议郎。后拜博士。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
再迁尚书令。及马氏废,育坐为所举免归。岁馀复征,再迁侍中,卒于官。
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人也。父豹,少府。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以列卿子诏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疾而去。不仕州郡。进退必以礼。
关于“《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kpjh/202507-87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和仲蒙夜坐》翻译及赏析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