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消炎药、退烧剂、打点滴、抗生素都属于下法,会让身体虚寒,邪气侵入更深的经脉,种下不好的病根。如果邪气入了厥阴,体质就会受到改变。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阳气跑掉了,抓不回来叫“亡阳”,一个人表面阳气没有了,通常会汗流不止。如果水的能量太稀薄,身体视其为异类,就会汗流不止。
(汗是从营分到卫分再通过汽化排出来的,所以出汗会损伤到心阳。)
大量出汗,全身水分不够——身体从血里夺水分,然后血干干的——血虚易抽筋,手脚有绷紧感,难以屈伸。
此条的重点在于: 恶风、汗不止 。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受风寒邪气可以用附子。
“寒湿痿痹,拘挛膝痛”:由于寒湿造成脚抽筋。
“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附子可以破阴实;刀伤要防破伤风,附子可以把风邪逼出去(脓疮是用黄芪)。
附子跟乌头、天雄是一家的。乌头是母株,旁边牵丝一坨圆圆的东西是附子,很像胎元之气,很补先天。
附子可以决定将来是当乌头还是天雄,所以还没有决定这个情况就是未分化的特质。
当附子长大后不变成乌头,而是一条往下长,不再分出能量去长下一代,把能量都锁住,这个就是天雄,可以固精。3年为附子,4年为乌头,5年为天雄。
? 生附子——破阴实
? 熟附子——补阳气
用姜汁炮制,补阳气效果不会受损,毒性也最低。
用甘草炮制,毒性降低了,但是补阳气效果也降低了。(黄颜色的附子片就是甘草炮制的)
吃附子一开始会发燥,吃到嘴里更有口水了,就表示命门火已经可以把水运化到头顶下来,这是比较健康的征兆。
附子通行十二经,桂枝汤里加附子,附子的阳气会随着桂枝汤的路径走一遍,从营分通到卫分,表阳够了就不流汗了。如果脉浮不紧,非常怕冷,有汗,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下之后”:经常打点滴、吃消炎药、退烧药,身体里的元气就虚了,感冒会随着元气向下坠。于是卫分的邪气会往里拉,太阳病本来是在体表的战场会向里。
“脉促”:跳的比平时快,但会偶尔停一下。(数脉是单纯跳的快,注意区分)
“胸满”:元气内泄,气压胸口,胸口感到闷。
芍药是将药性勾勒在只能用在某个轮廓里,所以去掉芍药,解除封印,把邪气撑出去,重新做回桂枝汤要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脉促、胸闷又怕冷,可以加附子补阳气。
郝万山说过,一般冠心病半夜因为天气寒冷发作心绞痛,有胸闷或憋气的感觉,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输出心阳、打通营卫。
黄芪汤加生姜(小阴旦汤):黄芪+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芍药把肠子松开,黄芪消炎,生姜排水——治热性肠炎下痢
(与桂枝汤小阳旦汤程式不同)
桂枝 去芍 加苓术汤——苓 桂 术甘汤:(脾胃区块)
? 茯苓——清通心脏区块水气,让肠胃的水渗掉,增加小肠的吸水机能——间接补心药
? 白术——让脾胃机能旺盛,把水从脾胃吸走
? 桂枝——通心阳,化痰饮,气就通了
(看似太阴病,实则并在太阳)
桂枝 去桂 加苓术汤——苓 芍 术甘汤:(泌尿结构)
? 芍药——抽水泵功能,把水放到膀胱,利尿
(看似太阳病,实则病在太阴)
结论
1.芍桂的张合,可以决定这个是作用于太阴还是太阳,是作用在脾胃还是营卫。
2.注意伤寒论的陷阱题。
一个人脾胃虚,没有办法把喝的水吸到脾里(脾阳虚,心阳虚不能运化水)。而命门火要借这个水汽引导运化,现在这个水下不来,命门火干烧,没有水汽上去,头就会僵硬,人会燥热,汗肯定也没有。
“心下”指的胃部,胃有一团水在,就会胀满闷痛。水不通,小便肯定也不利。
∴此条为假的桂枝汤证,注意鉴别。
加了白术或茯苓,会让小肠吸水力增强。芍药会让脾区块(胃+小肠)松开,把水引下来。
(甘遂半夏汤证也是用到了这个程式)
太阴病脉沉,但一个人脉浮、把起来不通畅,表示里面主要的不是太阴病,而是有内泄到脾胃的太阳病。需要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还给太阳病解决。这是一个假扮太阴的太阳病。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桂枝芍药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保命集》卷中:桂枝芍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云岐子脉诀》:桂枝芍药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种痘新书》卷四:桂枝芍药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摘录 6 《圣惠》卷八:桂枝芍药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8 《症因脉治》卷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9 《重订通俗伤寒论》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10 《三因》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0.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汤 1 拼音
guì zhī sháo yào tāng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桂枝芍药汤 2.1 处方桂心15克 白芍药90克
2.2 制法上药哎咀。
2.3 功能主治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2.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腹痛甚者,加大黄30克。
2.5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3 《保命集》卷中:桂枝芍药汤 3.1 处方桂枝3钱,黄耆1两,知母1两,石膏1两,芍药1两。
3.2 制法上为粗末。
3.3 功能主治疟疾。太阳、阳明合病,阳盛阴虚,内实外虚,寒热大作,不论先后。
3.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7钱至半两,水1盏半至1盏煎,温服清,迎发而服之。
3.5 摘录《保命集》卷中
4 《云岐子脉诀》:桂枝芍药汤 4.1 处方桂1两,芍药半两,炙甘草半两。
4.2 功能主治太阴伤寒,主脉沉,客脉紧,沉紧相合,绕脐痛者。
4.3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大枣煎服。
4.4 摘录《云岐子脉诀》
5 《种痘新书》卷四:桂枝芍药汤 5.1 处方桂枝、赤芍、柴胡、防风、独活、羌活、川芎、当归、钩藤、牛蒡、白芷。
5.2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恐毒气留滞筋骨,不得尽宣于肌肉,而气血又不能活,故手足痛。
5.3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6 《圣惠》卷八:桂枝芍药汤 6.1 处方桂枝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6.2 制法上为粗散。
6.3 功能主治太阴病下之后,腹满时痛。
6.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6.5 摘录《圣惠》卷八
7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7.1 方名桂枝芍药汤
7.2 组成桂枝、白芍药、防风、黄耆(炙)、甘草各等分。
7.3 功效补脾胃。
7.4 主治脾胃虚弱,痘子初出,他处俱起而手足起迟,他处俱收而手足不收者。
7.5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1盏半,煎7分,去滓温服。
7.6 制备方法上锉细。
8 《症因脉治》卷四 8.1 方名桂枝芍药汤
8.2 组成桂枝、陈皮、甘草、生姜、白芍药。
8.3 功效散寒。
8.4 主治寒气腹痛,左关弦紧者。
9 《重订通俗伤寒论》 9.1 方名桂枝芍药汤
9.2 组成桂枝1钱半,芍药1钱半,当归3钱,生姜2片,葱头3枚。
9.3 主治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脉浮弱者。
10 《三因》卷四 10.1 方名桂枝芍药汤
10.2 组成桂心半两,白芍药3两。
10.3 主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弦大而缓者。
10.4 桂枝芍药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温服。
10.5 加减腹痛甚者,加大黄1两。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汤 《脉症治方》:[卷之四]医案家遂用藿香正气散,加消导之药、一剂不效、又用桂枝芍药汤,加干姜乌梅川椒亦不效、请余视余因记丹溪心痛...
《伤寒百证歌》:[卷四]第七十三证·腹满歌满者。小承气汤主之。此一证当仔细辨之。)太阴桂枝芍药汤。大实大黄汤可治。(仲景云。太阳病。医反下之...
《伤寒括要》:[卷下]温疟寒邪变为温疟)寒热往来。口苦胸满。(小柴胡加桂枝芍药汤烦渴用人参白虎汤)《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痛片,枣二枚,水煎服。手足逆冷,加大附子二分。桂枝芍药汤治腹痛。桂枝炙甘草(各一钱)白芍药(酒炒,二...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腹痛关于“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kpjh/202507-423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
文章不错《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7(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