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

网上有关“《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熊月之的《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此书主要是研究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晚清社会的影响,而对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着墨不多《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全书共分十九章,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概括介绍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及其影响,后面十八章可以视为一部分,主要介绍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作者研究的重点是后者,从第二章开始,全书的叙事方式与研究方法,与前一部分截然不同,资料详实,论证全面,大量运用数据、表格进行分析,虽然读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心悦诚服。至于第一部分,作者是将其作为一个过渡的引子,在叙述上过于笼统概括。书中说,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主要集中在天文、历算、地理、数学几方面,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熊先生认为传教士的文化素养限制了传播的文化内容,这就使得,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学,有的在西方已属明日黄花。对于传入的西学,当时一部分士大夫的回应是,吸纳西学,发展中学。比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征、梅文鼎等人,是这部分士林的代表人物。在分析他们接受西学的心路历程时,熊先生认为他们有四条共同之处。第一,以博大的胸怀,平和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这是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待外来文化那种宏大气魄的延续。第四,在衡量中西文化价值上,不因西学有所长而迷信,不因中学有所短而菲薄。熊先生认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像梅文鼎和王征两人,既通西又博古,能以西解古,以古证西,从而达到新的高度。基于文化优越感的自信,支撑着士大夫们对于西洋文化温文尔雅的包容,再现盛唐辉煌文明的梦想,鼓舞着他们对于西洋文化的兼收并蓄。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利玛窦之后,当来华传教士一旦不再“尊孔祭祖”时,满朝士大夫立即群起而攻之,唆使朝廷下令驱逐传教士。尊孔祭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本源,西洋文化对于中国文化边缘的修补,虽然士大夫乐于接受,但如果触及到他们守卫的文化本源的时候,他们立马会一改先前温文尔雅的包容,视为水火不容。于是有了明末下令驱逐传教士,有了清初的礼仪之争。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后来,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与万国权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居北京传教。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他们和利玛窦一道,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立法,铸造火炮。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关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jyan/202507-9285.html

(9)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27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liuzea
    用户072702 2025年07月27日

    文章不错《《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内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