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内容介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071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德国祖先为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其在基础与应用研究、科学技术等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出名的德国高校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经济。近代以来,德国也诞生了大量改变世界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德国前总理(政治家、领袖和历史人物)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西德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四).政府实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
(五).强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
德国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战后,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联邦德国有较强的教育基础,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195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为10万,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学生为41万,平均一万人中就有68个大学生。强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进了西德经济发展。
(六).积极的外交政策
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恳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华沙之跪”是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后,西德积极的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国民的辛勤劳动
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的辛勤劳动势不可分开的。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崛起。据统计,1955年,联邦德国男子平均每周工作长达50小时,比英国工人多3小时,而平均工资实际上直到1956年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正是联邦德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
三. 联邦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5.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西德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此后,两德统一,国内经济政治继续发展,外交繁荣,德国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展现大国崛起。
纳粹党是如何利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一跃而成德国最有影响的政治集团的?
德国前总理是指曾经担任德国联邦总理职务的政治家、领袖和历史人物。德国联邦总理是德国政府的最高领袖,负责领导政府和制定国家政策。自1949年德国联邦共和国成立以来,共有八位政治家担任德国联邦总理职务。其中,阿道夫·希特勒作为纳粹德国的元首,不被认为是德国联邦总理。
德国前总理列表
以下是德国前总理列表:
1.康拉德·阿登纳(1949-1963年)
2.艾德纳·鲍姆(1963-1966年)
3.吉斯卡尔·布拉德(1966-1969年)
4.维利·勃兰特(1969-1974年)
5.海因里希·勃拉特(1974-1982年)
6.埃尔哈德·施密特(1982-1990年)
7.基尔斯特·克劳斯(1990-1998年)
8.格哈特·施罗德(1998-2005年)
德国前总理的作用
德国前总理是德国政府的最高领袖,负责领导政府和制定国家政策。在德国政治体系中,总理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决定政府的组成和政策的方向。总理还负责代表德国政府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交流,并参与国际组织的事务。
德国前总理的选举
德国联邦总理的选举是由德国联邦议院(Bundestag)进行的。在议会选举后,各政党根据得票率分配议会席位,最终形成一个多党制的议会。根据德国宪法,议会选举后,议会必须在30天内选出一位总理。总理的选举是由议会投票决定的,候选人需要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才能当选。
德国前总理的政治生涯
德国前总理的政治生涯通常都非常漫长,他们在政治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在德国政治体系中,政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前总理通常都是某个政党的领袖或重要成员。他们通过长期的政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德国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德国前总理的政治遗产
德国前总理在德国政治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他们领导德国政府,推动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二战后的德国历史中,德国前总理为德国的民主化和欧洲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结尾
德国前总理是德国政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领导德国政府,推动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德国前总理为德国的民主化和欧洲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政治遗产将继续影响着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1930年上半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的政治危机,3月27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米勒内阁垮台,刚成立不久的天主教中央党布鲁宁内阁也失去了国会的信任。兴登堡总统宣布解散国会,决定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趁此机会,发起了一场选举战。
在经济危机期间,纳粹党针对中小资产阶级反垄断资本的心理,针对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不满和失望,以及战后存在的民族屈辱情绪,提出了“反资本主义”、“反共和制”和“民族主义”的口号,宣扬所谓“民族社会主义”,开展了一场争取民心的宣传战。
1930年9月14日,德国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惨遭失败,而对议会表示轻蔑态度的党派却以优势获胜。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过去的议会里只有12个席位,而在新的政府里猛增到107个。
1930年10月14日,纳粹党的107名议员在国会提出一份提案,要求“银行家、交易所大王、1914年8月1日以后移入的犹太人和一切外籍人员及其亲属的财产,以及自1914年8月1日以后利用战争、革命、通货膨胀等机会增加的一切财产,应无条件没收,归公所有。各大银行应立即收归国家管理。”
1931年2月9日,德国极右派政党钢盔协会和国家社会主义劳工党(纳粹党)试图削弱政府的实力。在审议预算项目中的“外交”一款时,纳粹党议员弗朗斯·史都尔在议程开始之前发表了抨击民主的声明。纳粹党员特别视会议的新议事规则为眼中钉,因为新规则让左派和右派喋喋不休地讨论没有意义的提案。
1931年3月28日,德国发布紧急条例,要求德国的政治激进分子中止他们的行动,原因是13日和14日,汉堡的纳粹党积极分子展开暗杀活动,一名警察官员开枪打死了一名在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犹太人,因为他不愿意由犹太人审问他加人纳粹党的活动情况。此外,3名纳粹党员枪杀一名市议会议员,因为他们猜想他可能与汉堡的红色退伍军人联盟的首领有关。
为此,参议院在汉堡禁止德国***和纳粹党的报纸,还禁止这些党派的一切群众集会。这次颁布的紧急条例,包括一系列关于集会和示威游行的规定。其中之一是,禁止政治团体穿戴统一的服装和佩挂相同的徽章,并且亦针对激进组织印刷证件制定了措施。德国政府对德政治和文化上的激进主义采取行动的原因有详细的说明。德国的天主教会也首次警告激进主义的危险性。
1931年10月11日,德国纳粹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钢盔团、泛德联盟等反动政党和团体的代表在布伦瑞克的哈尔兹堡温泉举行会议。参加者有希特勒、民族人民党领袖胡根堡、泛德意志同盟主席克拉斯、联合钢厂代表彭斯根、钢盔团首脑译尔特·杜斯特堡、银行家沙赫特、塞克特将军及霍尔兹将军等。与会者一致要求尽快取消民主制度,由垄断资本中最富有侵略性和极端沙文主义的集团来建立政权。
在这次会议上,纳粹党联合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在天主教党右翼的支持下成立了所谓的哈尔兹堡阵线,预谋15个月后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他们在会上还明确宣布:“我们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毒害,以法律权力从经济崩溃的旋流中挽救我们的政策。”
纳粹党通过宣传、小恩小惠等手段,使城乡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农民、大批涌向纳粹党。因此,该党得到迅速发展,党员人数成倍增加。1928年底,纳粹党有1.7万名党员,1930年5月达到24万,1933年1月达到85万。1930年9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选票64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3%,在国会获107个席位。除中央党之外,其他资产阶级传统政党选票明显减少,在本身的意料之外,由此激发了纳粹党人通过选举搞垮魏玛体制的欲望。
1932年7月31日国会选举,纳粹党选票又增加了1倍。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尽管纳粹党在1932年11月选举中失掉200万张选票,但是它仍然得到1100万德国选民的拥护,其中主要是德国的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
纳粹党利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积极开展宣传蛊惑活动,从1928年前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1928年国会选举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至1930年一跃而成为国会第二大党,至1932年则已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成了德国最有影响的政治集团。这就为与垄断资本家讨价还价和夺取政权赢得了资本。
关于“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cshi/202507-91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德...
文章不错《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国家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