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身世

网上有关“朱元璋的身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元璋的身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暴戾,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

朱家子训的内容简介

在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上,二千多年前,今贵州辖境内曾产生过两个神秘的古国,一曰“夜郎”。二曰“且(ju)兰”。经研考众多史籍认定,且兰古国故都在今旧州,辖地包括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一带。治所在今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

黄平”名源于旧州,因旧州万亩大坝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黄平周代属“且兰”古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兴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之史。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

夏商周时代,旧州属《禹贡》载“九州”中的梁州。

春秋战国时代,旧州建立且兰古国,系独立于周诸侯国政权以外的一个酋长国。在贵州境内与夜郎国并列

东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置黔中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领17县。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命将军马忠攻占牂牁州城并驻守之,牂牁城即今旧州。

两晋南北朝时期置郡、州、府。南齐为南牂柯郡治。梁以后废。(清代顾炎武 《李生符自南中归檇李三年矣追惟壮游兼示旧作》诗有“文飞 鹤拓 云,墨染 且兰 树”句。

隋代置牂牁。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牂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郎州,辖六县。

北宋置珍州,亦称乐源郡,领播州、朗州、带水三县。南宋置黄平府,辖黄平、瓮安全境。宋理宗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筑今旧州城,赐名镇远州。

元代置元帅府、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 。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1年)置黄平安抚司;洪武十一年(公元1376年)置黄平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五年置黄平卫指挥使司;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改置黄平州,属平越府,改隶贵州行省。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置黄平州,治所在今旧州。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移州治于兴隆卫(今黄平县城),原黄平州改称旧州,兴隆卫改称新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旧州设州同。乾隆十年(公元1742年)裁州同,改设巡检司。 为什么说且兰古国都在黄平---且兰古都在旧州,有史为证。

且兰国建立时间史传无明文,但“且兰”二字却常载于众多史籍中。

始论且兰最早见于《后汉书》卷一百一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牂牁地多雨獠,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无蚕桑,故其郡最贫。”可见庄乔灭夜郎后,以且兰有琢船,而将且兰改为了牂牁,牂牁即为古且兰。

在司马迁著《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乃至南越反,上使驰义候因键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键为太守。”

最有权威的《汉书·地理志》诠释:“沅水出牂牁,东南至益阳入于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又《水经注·无水》载:“沅水出故且兰县,南流至无阳县,无水又东南入沅。”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舞水(无水、沅水)发源于且兰,第一个经过(首受)地且兰(即今天的贵州黄平旧州),这是存在着的事实。

以后,部分史籍又多次提到“且兰”二字及其他相关地名。《华阳国志·南中志》曰:“以牂牁系船,因名且兰为牂牁国,分候支党,传数百年。”《水经注》曰:“沅水出牂牁且兰,为傍沟水。”清王孚镛《牂牁江辩》载:“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素通舟辑,则循沅水而椓船,舍此别无他属矣……,沅水之名,以沅州为定,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清许克家编《黄平州志》曰:“今舞水源于黄平旧州都凹水,然则故且兰即黄平旧州治,牂牁江即舞水,似为得之。”《西南夷传》载:“武帝时,乃募豪民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夜郎诸部之一且兰抗命不从,反杀汉使者及太守,汉次年派兵灭南越后引兵归巴蜀,行途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牁郡”。《贵州省黄平县地名志》载:“元鼎六年,平且兰,改建牂牁郡,黄平旧州为郡治所在”。《百越源流史》载:“黄平旧州属且兰国,而且兰国在春秋时期已存在,直到汉初才被牂牁取代。” 舞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即:飞云崖、上舞阳、旧州古镇、重安江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山水风光秀丽迷人。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全县自然景观多达52处。

县境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重安江、舞阳河、平溪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76万千瓦。同时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黄平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开发利用的有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舞阳湖、三朝桥五个景区,正待开发利用的有朱家山原始森林、浪洞温泉、重安江十里古峡、石笋沟、横坡林场省级森林公园、上舞阳河(黄平段)等十余个景区(区)。(摘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黄平》第2-9页,主编黎平副主编刘玉成廖朝圣) 旧州古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全国国家级历史名镇贵州省共8个: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第二批)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第二批)33.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第三批)34.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第三批)52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第四批)53 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第四批)64.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第六批)65.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和住建部网站)旅游景区等级划分:AAAAA 景点线路:县城(新州)——旧州古镇观光------择优选择镇外景点----——旧州(宿) 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黄平县旧州古城 景点分布: 1、旧州镇古建筑群(九官八庙三庵四堂、会馆等)

贵州九大名镇之一---旧州 ,旧州是贵州古代商业重镇,黔东历史名城。古镇寺庙会馆众多,城内有“九官八庙三庵四堂”。其建造独特,工艺精致的有文庙、城隍庙等。会馆有四川会馆(川主庙)、江西会馆(万寿宫)、临江会馆(仁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江南会馆等。宫庙宇亭阁会馆之多,在历史上可为贵州之最。旧州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另有小西门,设炮台千座、出水洞5个、水门洞1个。

2、万营占候

万营占候位于旧州古城北面5公里之石牛勤坡山顶。此处曾为明代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荡平四境后的息兵养马之地,故得名“万营占候”或“十万营”。十万营大山海拔高度为1135.5米,山势雄伟,山顶平阔,茂草丛生,现古营屯风貌犹存,营墙北沿长500余米,高1.5-2米,宽1.5米,南沿以奇险山崖为墙,险峻至极,设卡门一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旧州北境一大亮丽景观。?

3、翁播龙潭

翁播龙潭位于旧州城东北十余里的翁盖寨下面溪流山谷处。溪流出谷注入氵舞?水。《黄平州志》载:“下有沉潭,夏凉冬温,每于大旱,上下河道俱涸,独此渊涵如故。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为之立祠,土人求福多应。”此景风貌独特,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河岸悬崖峭壁,河床嶙峋万态,河水莹洁清澄,河口胜景难绘。河段中,梯级瀑流甚多,水流随河床起伏折迭而欢腾飞溅,像碎珠散玉,声悦若琴。瀑流畅泻,时合时分。谷口有一盛大渊潭,潭水碧绿,深邃莫测。河流中段,有大小瀑布数十处,花飞浪里,浪里飞花。谷口入大河下200米处,河宽不逾十米,两边绝崖,高逼云天。西侧半山,飞流直下,壮丽至极。谷口潭外,有一沙洲屹踞,中分溪流,成一孤岛。岛三面环河,地形绝佳,仿若蓬莱仙境,妙不可言

4、鼓台仙景

鼓台仙景位于古城南面2.5公里处,当地群众普遍称之为“擂鼓台”。?鼓台山因呈圆锥形,四周绝壁,山顶平坦,形状像倒立的大皮鼓而得名。自明代道教于鼓台山顶建立玉虚观后,遂成胜迹。旧志称其为“旧州十六佳景之首”。

5、两岔渔歌

两岔渔歌位于旧州古城郊西北莲花寺旁,氵舞?阳河与红梅河交汇处。此地田野平旷,屋舍俨然,沟渠纵横,阡陌交通,田园风光极富诗情画意。河中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是垂钓捕捞的最佳去处。初春时节,沿河堤两岸行走,清风翠竹、红花绿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夜晚,老人孩童皆来赏游,青年男女咸来谈情,更有渔人下河捕捞,一时间只见点点渔火,摇曳闪烁,情歌渔歌唱和,此起彼伏,交相映衬,构成一幅和谐幽远的意境,使人顿时忘却尘世的疲惫和纷扰,获得无限美的愉悦。

6、陡岩赤壁

陡岩赤壁位于旧州古城西氵舞?阳河畔,距福众桥约1000米处。此壁陡峭如削,危石诡谲,雄奇险峻,俨然鬼斧神工之作。霞光辉映,色如丹涂,故得名“陡岩赤壁”。峭壁下水流湍急,漩涡迭出,深不可测,攫人魂魄。峭壁下有一洞穴,深十多丈,高两丈,空阔亮敞,洞穴入口处有两小峰,挺拔而立,?洞壁上有许多文人画士感喟赞叹的题咏。登临此壁,赏霞光万丈,品文人之作,浪漫之情油然而生。

7、白鹭盈洲

白鹭盈洲位于旧州古城郊的中桥河处。此处地势宽广无垠,肥美平阔。一条条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中游鱼戏石,妙趣横生。滩涂星罗棋布,积淀成洲。因此处鱼虾丰盛,白鹭纷纷聚集觅食。看那群群白鹭翩然起舞,就像是跳芭蕾舞演员,尽情地在这个舞台欢快表演。?凝眸此状,使人不禁联想起古诗中“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之优美意境。

8、播寺钟声

播寺钟声位于旧州古城南1公里处的黄平至旧州干道旁。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挥师平定播州后,为志其武功、宣扬王化、感召庶民而建,故赐名曰:“平播寺”。该寺规模宏大,雄伟气派,结构精巧,更有高僧宣讲,致使香客云集,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一时香火鼎盛,声明远播。其寺置大钟,浑厚沉润,传响数十里?。

9、马苑桃花

马苑桃花在旧州城南2公里,距擂鼓台0.5公里,是通往“鼓台仙景”的必经之地,为旧时达官贵人养马游玩之所。此地狭长平坦,透过青山绿竹,可见处处小桥流水,惹人喜爱。一条小溪绕数十农家和田野欢唱而过,小溪夹岸片片桃林,疏密相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满眼粉红,犹如天上汇聚的云霞、天女撒落的花瓣,令人赏玩赞叹不已。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倍觉静谧宜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只有身临其境,方知马苑桃花不愧是调养身心的好去处。 旅游景区等级划分:AAAAA 景点线路:县城(新州)-------旧州——浪洞溶洞观光——洗温泉——县城(新州、旧州、浪洞)(宿) 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北面浪洞乡温水塘村 景点分布:浪洞森林温泉、懵龙宫、浪洞崖等 景点简介: 1、浪洞森林温泉

黄平浪洞森林温泉度假山庄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北面浪洞乡温水塘村,处于两州一市交界(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遵义市),更是处在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具有较好好区位优势。

四周依山傍水,原始植被保存良好,是天然的氧吧。浪洞温泉在100平方米范围内由5~7年泉眼平地,喷涌而出,日流量每天1000吨左右。温泉无色,甜味,井口水温49℃,根据SI02含量计算,推测靠岩面附近温度可达60℃,按国家矿泉水温度分类标准,为高热矿泉水(42—100℃)。该温泉地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属弱碱性(PH=8),低硬度、低矿化度的极软水,符合饮用水标准。该温泉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一氡、锂、锶及偏硅酸,这些稀有元素已达到饮料矿泉水质规定的标准,其中偏硅酸含量较高(42.32mg/L),接近硅酸矿泉水标准(50mg/L),温泉中含 有少量的H2S对各种皮肤病有一的理疗效果。因此,该温泉水质好,水量大,水温高,是具有多用途开发价值的宝贵地热资源,被旅游专家誉为“苗家圣水”

2、浪洞岩

浪洞岩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于悬崖绝壁之上有一峰耸拔,四面险绝,一径环绕绝壁,于凹处建石庵如回廊。逢农历六月十九日,远近游客登崖游览,“溪环浪洞”的胜景,鸡犬之声,绿

树掩映的寨落,缭绕的炊烟和水雾如诗如画地描绘着美丽的浪洞。 浪洞岩乃浪洞八景之首,其“风景之佳,山水之秀,甲于全县”。到浪洞岩观崖之巍,赏天之奇,定会让每个游客流连忘返。

3、懵龙宫

距黄平旧州古镇20公里的浪洞镇龙门冲的小溪傍有一天然溶洞,当地一些人叫它风洞。传说远古时期,浪洞居住着几条龙,其中一条勤龙(现地名)为民治水,造福于民,另一条龙是懒龙,不为民造福,藏在这冬暖夏凉的风洞里,人们骂它叫懵龙,因此风洞也叫懵龙宫。此龙宫为多层主体溶洞,其间有厅、堂、深潭、钟乳等千姿百态,有的似莲花朵朵,有的如盏盏宫灯,浓缩了喀斯特地形特有溶洞景观,号称黔东第一洞。 旅游景区等级划分 景点线路:县城(新州)——太平洞苗寨采风——游飞云崖——县城(新州) 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 景点分布:飞云崖建筑群、飞云大峡谷、太平洞苗寨 景点简介: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有“黔中第一奇景”之称。依山而建,傍水而立,集佛道教等古建风貌于一体,建筑雕龙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但见古树参天,流水潆洄,-座拱桥横跨溪上,桥东石坊岿然。过石坊拾级而登,便是飞云崖。在飞云崖古刹脚下,被深切为峡谷,故称之为:“飞云大峡谷”。峡谷深切200-300米,峡谷最窄处不足10米,全长18公里,两岸峭壁如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河谷迂回宛转,幽深迷离,变幻莫测,急流、迭水、滩濑、湾塘、深潭100余处。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壮观。它似洞非洞,内甚宽敞。顶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无底。岩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泻为瀑布,崖前石峰塞立,上建圣果、滴翠二亭。《圣果亭记碑》传为王守仁所书,笔势苍劲。明正德年间于澄潭旁建月潭寺公馆,清代又在崖之前后增修清风亭、大官厅、观瀑台、幽云亭、清心殿、养云阁等处,使云崖胜景更加富丽多姿。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想起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句,真是诚哉斯言。据说,在贵州境内,史籍记载最详、文人题咏不绝的名胜首推此崖。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

明大学士王阳明游此后盛赞曰:“天下之山,萃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岩”。明吴维岳、郭子章、邓廷瓒……清鄂尔泰、林则徐、和珅、何绍基等许多历史名人及墨客骚人畅游此地,均题字、写诗、撰文颂之。2005年,飞云崖被列为国保单位。 旅游景区等级划分: 景点线路: 景点位置: 景点分布:溶洞、石笋沟、重安江古碾 景点简介: 野洞河是重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黔南州的翁安县龙洞河,流经翁安、福泉、黄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峰峦叠嶂,全称18公里,全流域有上下两座天生桥。其中上野洞天生桥位于翁安西家寨与福泉懂炳交界处。高80米,洞深100多米,河水穿洞而过,洞中的瀑布,有天窗,有奇形独特的钟乳石,千丘田渠景观。该洞旁边还有一干洞,洞高20米,宽10米,于水洞形成孪生洞并连。

下野洞天生桥洞高15米,最矮处有2米,洞长100米,洞中钟乳石景观别致。据《黄平县志》载“乌梅河之下流,从山内穿过,约有里余,中不透光,放木者联三四树成筏,由内行驶”。是贵州洞中漂流的绝景,至今野洞河浏览的客人络绎不绝。

野洞河沿岸有高120米的大瀑布飞水崖,有帘水瀑布群盘龙山,伫立着一对相视而立的撑天巨石。甜嘴瀑布高130米,注入30余米深、宽约60米的龙潭,这是野洞河景区最美丽的地方,宛如一条白龙越入清潭。野洞河集奇山、奇石、奇瀑、奇树、奇水为一体,两岸不仅有气势壮观的悬崖峭壁,而且还有猴群、野猪出没。河中有剑鱼、娃娃鱼、螃蟹等。下游有四公里宽、布满清细光华鹅卵石的浅水河面。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给人间的一块神奇绝景。 旅游景区等级划分: 景点线路: 景点位置: 景点分布:北湖、南湖、乐源峡 景点简介: 北湖:

北湖长3.5公里,宽300---600米,湖面平直开阔,湖岸曲折迂回,湖湾多而丘陵绵延,湖面苗寨星落,休闲垂钓者络绎不绝。

南湖:

南湖长4.5公里,宽50---300米不等,湖岸蜿蜒曲折,湖中孤岛浅露,夹湖奇峰连绵,石林峭峻挺拔,四周林木苍翠,层峦葱茏,湖面烟波浩缈,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泥塘半岛、湖中岛、豺狗湾松林。

乐源峡:

位于南湖中部支流河谷,峡长约5公里,宽3---10米不等,谷深50---100米,沟壑窄长深幽,断崖壁立对峙,山泉高挂,涧流湍急,山间灌木茂密,岩畔藤萝垂悬,春夏山花烂漫,秋冬山瘦水清,荡舟其间感受不同,高处观谷,地裂一缝,谷底观天,天开一线,险峻雄奇融为一体,是云贵高原上最为精致的湖中峡谷之一。

舞阳河:

水上丝绸之路舞阳湖泊带来了旧州古镇的繁荣和飞云崖佛道教文化的兴起,纵横交错的古驿道上响彻着不绝于耳的驼铃……

喀斯特峰林:

在黄平县旧州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边缘地带有一大片火山熔岩类型峰林,范围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西起上塘板桥大寨,东止舞阳湖一线天上端,北抵旧州甲岩山、大坪,南到上塘白岩后山、崖上(包括石林)、大坳,地貌有峰林、石林、沟壑峡谷、溶洞、天然湖泊,中部峰林间杂原始森林,边缘四面为青岗林、松林(人工林),目前叫得出名字的溶洞有仙人洞、燕子洞、牛崖洞、观音洞、穿洞,叫得出名字的山峰有轿顶山、花岭崖、老虎崖、大乳峰、小乳峰、仙台峰、象鼻山、大尖山,峰林边缘有崖上、后山、大坳、板桥、吊岩、野鸡哨、大坪、甲岩山等众多传统村落,是一处具有很高旅游开发价值的宝地,可以舞阳湖风景名胜区为总名称,除了打造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外,还可以打造大尖山国家地质公园(有待开发)。 朱家山原始森林,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古镇30公里处,是舞阳河的发源地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主峰马头山,形似马头,海拔1357米,站在马头山巅可揽黄平、

瓮安两县交界的大片原始生态林。周围尚有沙帽顶、其昌米、羊脑壳、古老门、三角庄、鸡冠岭、太阳山七座海拔1000余米的山峰。人们誉之为“七星捧月”。雨过天晴的早晨,朱家山云海茫茫,无边无垠。日出山顶,朝霞万道,普照大地,景色美不胜收。朱家山是黔中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唯一常绿阔叶林区。

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后来怎么样了?

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柏庐学问一脉承袭于宋代大儒朱熹,虽然相差四百多年,但是利他、群我的处世精神一脉相承。他父亲在抵御清军时遇难,他扶着母亲、带着弟妹辗转流离,极是辛苦。清朝统一天下后,他无心为官,在乡里教授学生,潜心做学问,说“读书志在圣贤”。他的学识很渊博,但他更重视人的品德培养。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看见富贵而嫉妒的人最可耻,遇到贫困而骄傲的人最下贱。”“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恶事害怕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 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 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兴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哥,原名朱重六。太祖小的时候,和这个二哥关系最为亲密,可以说同生同长(太祖四兄弟,长兄朱重四,年纪比太祖大很多,几乎是两代人;太祖三兄朱重七,因为家里贫穷,很早就给人家做上门女婿,入赘别户,基本和朱家断了往来),兄弟情深。

朱家祖上数代,都是贫苦农民,多次迁徙,到了太祖父亲朱五四的时候,才搬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居住,历经钟离东乡、西乡,最后落脚在太平乡孤庄村。

朱五四一辈子老实厚道,平生都是在为地主开荒拓土,佃种土地。因为朱家穷,买不起田土,只能租种别人的地,等到历经千辛万苦把田地从荒地种成良田,地主就加租或者夺佃。没有办法,一家人又要搬到别的地方继续去租地开荒为生。朱五四辛辛苦苦,一辈子种地,到头来一块地也没有获得,两手空空,得到的只有人间无尽的风霜,和流不尽的眼泪。

朱五四娶妻陈氏,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当做童养媳被送到王家、李家。儿子中,除了大儿子重四娶亲,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外,朱五四实在没有能力再给三个儿子操办亲事,于是,将三儿子重七也打发到一户姓刘的农户家作为赘婿,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太祖小时候,父亲朱五四咬牙凑了点钱,让他上了几个月的私塾,后来实在是拿不出钱,只能辍学,给地主家放牛,换取一点微薄报酬。大哥朱重四年纪大,帮着父亲种地操持,太祖就和二哥朱重六一起,放牛喂羊,砍柴挑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里的负担。朱家人相互扶持,辛苦劳作,为了生活艰辛度日,虽然贫穷,生活还算安定,一家人尚能活下去。

元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所处的淮西大旱,数月没有下雨,土地荒芜。然后蝗灾又起,

田地颗粒无收,寻常百姓陷入绝地。之后瘟疫爆发,已经断粮的百姓们经不住接二连三的天灾打击,在病饿中纷纷死去,朱家人也不例外。短短半个月间,太祖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朱圣保,四口人接连去世,实在是悲惨。

死者长已矣,生者尚徘徊,为了安葬去世的亲人,朱家仅存的成年男丁:朱重六、朱重八(即明太祖朱元璋),向租种土地的田主刘德去央求,请他看在朱家人为刘家种了这么多年田地的情分上,给予一块小小的土地,来安葬去世的父母、大哥。

没料想刘德毫不留情,非但没有给土地,还把兄弟俩大骂一顿,丝毫不念旧情。重六、重八兄弟悲愤莫名,又无计可施,伤心得大哭,沮丧到了极点。

幸好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听到哭声,出门询问,得知详情后慷慨的把自己一小块田地送给兄弟俩作为坟地,这才使得重六、重八兄弟能够把亲人安葬,不至于死无葬身之所。

埋葬好亲人后,朱家因为灾荒、瘟疫也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为了活命,大嫂王氏带着剩下的一儿一女,万般无奈地返回自己娘家,而重六、重八兄弟,也在家破人亡的、走投无路的境地里,挥泪告别,各自逃命,期盼活下去。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御制皇陵碑》

分手前,兄弟俩在破烂的老屋前抱头痛哭,互相鼓励一定要拼死求存,活出个人样来。临行前,两人依依不舍,相对挥手而别,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见对方。这一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和自己的二哥朱重六就再也没有见面。

之后的朱重八,以十七岁的年纪,四处漂泊流浪,当过和尚、做过乞丐、云游四方,卑微而顽强的活着。而朱重六,也牢记兄弟分别时的誓言,拼死生活,他不顾一切地漂泊在艰苦的世间,顽强地讨生活,居然也娶了亲还生了儿子,取名来旺儿。不过由于纷乱的时局,兄弟间没有联系,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生死如何。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还在当和尚的朱重八,因为幼年伙伴汤和的邀请,离开寄居的皇觉寺,投身元末红巾义军,从此凭借勇猛作战、机灵诚实,得到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赏识,逐步提升在军中地地位,直至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被收为养女婿,手握重兵,驻守滁州(今),成为一方大将。并改名朱兴宗,后来再改名朱元璋。

而在弟弟扼住命运的机遇,一步步走上人生坦途之时,朱重六却没有躲过这乱世的摧残,苦苦支撑数年之后,再也无法继续暗淡的人生,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时刻里,他的儿子朱旺,也在贫困的生活中夭折。只剩下妻子,一个人孤零零地流浪在家乡,蝼蚁般的活着。

朱元璋驻守滁州的时候,因为生活已经初步安定,所以开始四处找寻失散的亲人们。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得到消息,惊喜万分地带着儿女们千里迢迢赶到滁州投奔弟弟,这使得漂泊七八年的朱元璋悲喜交加,和亲人们含泪相见,互相述所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二月,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得到消息后,也带着儿子前来投奔朱元璋。因为二姐夫家里境况稍好,所以能够和其他亲人断断续续有一些联系,在勉强自保的同时,也能力所能及的接济其他亲人,因此和朱元璋的大姐、二哥、三哥,都有一些来往。不过之后因为天灾和乱世,二姐家也无以为继,出外逃荒,再也不能接济亲人,朱元璋的二姐在此期间也因病去世,只留下二姐夫和幼子,苦捱度日。

见到二姐夫后,朱元璋从他口中得知大姐、大姐夫、入赘的三哥及三嫂都已经在纷乱的局势中去世,而最亲密的二哥,也早就不在人世,所生的侄儿朱旺也夭折了,只有寡居的二嫂,还在老家苦苦支撑,背着筐子,在野外挖野菜,勉力度日。

于是朱元璋立即派人前去老家寻找二嫂,想把他接到滁州奉养。不过天不遂人愿,派出的使者没有接到二嫂,回报说因为生计艰难、灾荒罹祸,二嫂也已经病殁在乱世中。

得到消息的朱元璋唏嘘不已,为二哥嫂的不幸命运而落泪。不过身处乱世,命随逐萍,活着才是重要的,逝者长眠,也算是解脱。之后朱元璋厚待尚存的亲人,加以奉养,以告慰父母兄长的在天之灵。

-----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御制皇陵碑》

经过十六年的努力奋斗,明洪武元年(1368年),当年的贫苦农民之子朱重八,终于消灭群雄、驱逐蒙元、一统江山,建立大明,成为新的天下之主,即明太祖。

在登基称帝后,太祖把早逝的亲人们一一追封,又按照之前自己改名的例子,为父亲朱五四改名朱世珍,大哥朱重四改名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名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名朱兴祖。尊父亲朱世珍为仁祖淳皇帝,母亲陈氏为淳皇后;追封大哥朱兴隆为南昌王,追封二哥朱兴盛为盱眙王,追封三哥朱重七为临濠王,二哥的独子朱旺为昭信王。之后又封自己一脉之外,朱家唯一的男丁朱守谦(大哥朱兴隆之孙、侄子朱文正独子)为靖江王。

而朱家所有去世的亲人,包括二哥二嫂及独子朱旺,太祖在家乡中都(即濠州、凤阳)修建了明皇陵,将他们安葬于此,诏令后世祭拜不断,这也是太祖对于亲人们思念之情的体现。

如果朱重六夫妇能够逃过乱世的纷争,坚持活到弟弟朱元璋登基即位的那一天,则必将因为和弟弟的深厚感情而得到无与伦比的富贵荣华。不过命运注定,朱重六及其妻子没能亲眼看见弟弟创立大明社稷,早早离世,和尊贵擦肩而过,实在是造化弄人,不由得唏嘘。

关于“朱元璋的身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zea.cn/cshi/202507-4437.html

(4)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18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1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朱元璋的身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元璋的身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

  • liuzea
    用户071805 2025年07月18日

    文章不错《朱元璋的身世》内容很有帮助